您的位置 首页 通讯

杭州“六小龙”在乌镇罕见同台,他们聊了什么?

在当日“六小龙乌镇对话”环节中,深度求索(DeepSeek)创始人梁文锋并未露面,而是安排了一名资深研究员与会。其余五家公司——宇树科技、云深处科技、游戏科学、强脑科技、群核科技,均由创始人本人出面参加。

在当日“六小龙乌镇对话”环节中,深度求索(DeepSeek)创始人梁文锋并未露面,而是安排了一名资深研究员与会。其余五家公司——宇树科技、云深处科技、游戏科学、强脑科技、群核科技,均由创始人本人出面参加。

杭州“六小龙”在乌镇罕见同台,他们聊了什么?

“六小龙乌镇对话”现场。图:樊文扬

AI话题贯穿整场圆桌。深度求索资深研究员陈德里说,公司创立之初,就将实现通用人工智能(AGI)作为根本目标。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,始终聚焦于最前沿、最硬核的技术探索。他认为,DeepSeek的核心优势之一在于能够秉持长期主义,专注于前沿智能突破的主线,主动舍弃一些短平快的支线任务。

在陈德里看来,AI的演进伴随着机遇与风险,科技公司扮演的角色也应随之调整。未来短期3至5年,人类与AI之间将保持“蜜月期”的状态,人们通过利用AI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、创造更大的价值,实现“一加一大于二”的效果。此时,科技公司好比“布道者”,尽可能推动技术普惠化。

展望更长周期,陈德里既表露出对技术能力迭代的乐观情绪,又对技术带来的社会影响忧心忡忡:未来5至10年,AI将取代部分人类工作,带来失业风险。这时候,科技公司应该扮演“吹哨人”,及时向社会提示AI应用带来的就业冲击,告知公众哪些岗位正面临被替代的风险,以及哪些技能正在贬值;若将目光投向更长远的10至20年,AI对就业的替代将更为普遍,或深刻动摇现有社会秩序。届时,科技公司应担当“守护者”,保障人类安全,并参与未来社会秩序的重塑。

“这个观点并非危言耸听。”陈德里指出,本轮AI革命与历史上的工业革命存在显著区别。此前,人类发明的许多工具仅仅是人类智慧的“客体”,人类智慧依然维持着“主体”地位。而AI本身可成为智慧的“主体”,甚至变得比人类更加聪明。其结果是,工作岗位被AI取代后,可能不会催生足够多的新岗位,人类被彻底地从工作中解放出来。这听上去像是福祉,实则对人类社会秩序构成冲击。

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火热,也与其替代部分人力劳动的市场预期有关。但就目前而言,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表示,具身智能模型的能力仍远远不够。大语言模型有互联网的海量数据作为训练养料,但在机器人领域,模型架构与数据规模均存在瓶颈。而且,当使用不同厂商的机器人去采集数据,由于形态各异,最终采集的数据也不太一样。从如何采集数据、需要多大的数据量,到如何筛选有用的数据,以及怎样在真机上开展强化学习,整个技术流程都仍处于探索阶段。

展开全文

王兴兴对人形机器人的前景表示乐观:尤其与核聚变或火星移民等愿景相比,具身智能更易实现。他预计,未来几年,许多科幻中的设定会加速走进现实,“明年和后年带给大家的惊喜,可能比今年还会更多”。

同样身处具身智能赛道,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特别提到机器人双手的制造难度:能否让机器人的灵巧手在长序列、复杂且不确定性场景中执行任务,这依然是一个问号。他就此调侃说:“人类所剩的唯一尊严是两只手。”

机器人赛道的兴起,也让群核科技联合创始人黄晓煌看到了新的商机。

群核科技是一家正寻求港股上市的空间智能研发商,这项技术旨在让AI理解物理世界的运行逻辑,并基于此进行推理与行动。黄晓煌介绍,在生成式AI热潮兴起前,群核科技主要为用户提供空间设计软件。但2023年之后,公司对战略进行调整,开拓机器人硬件公司客户。这是因为,机器人在物理环境中行动,涉及对空间的理解、推理和行动,这些都是空间智能的一部分。

但黄晓煌坦言,具身智能公司本身的研发实力强,要想充当这些顶尖公司的“卖水人”,业务挑战艰巨。

具身智能之外,脑机接口是另一项备受瞩目的未来产业。脑机接口主要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种采集方式:前者将电极植入大脑,信号精度高,但只针对临床场景;后者则贴在头皮上,更安全,但“信噪比”较低,对模型解码性能的要求更高。

强脑科技选择非侵入式路线。公司创始人韩璧丞表示,脑机接口在治疗阿尓兹海默症、孤独症、失眠等脑疾病方面前景广阔,但当前遇到的挑战也非常严峻——主要在于数据采集与数据解析两方面。

韩璧丞坦言,大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组织,拥有约860亿至上千亿个神经元,解析这些神经元产生的信号异常困难。他以公司正在开发的一款结合脑机接口技术的智能仿生手为例说,要把人脑电光石火般的念头转化为非常精细的手部操作,面临着非常大的技术难关。

在杭州“六小龙”中,《黑神话·悟空》开发公司游戏科学更偏向内容产业。游戏科学创始人冯骥从《黑神话·悟空》的走红中意识到,过去,我们常常怀疑国内用户是否更偏爱国外品牌,认为“国外的月亮比较圆”,但情况可能恰恰相反:无论是内容领域还是科技制造行业,当一个中国团队能够真正拿出一款相对靠谱的产品,或者接近国外先进水平时,中国用户往往会给予它远超产品本身价值的关注与热情。

“但是反过来,假设你的内容品质不达标,或者是一款伪劣的产品,那么中国用户也是有一双火眼金睛,会狠狠地识别出来,并且给你教训。”冯骥提醒。

采写:南都N视频记者 杨柳 樊文扬 发自浙江乌镇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rooj.cn/38124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