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

中国航天员不吃预制菜了,他们在太空烤鸡翅!

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带去了一台新设备——热风烘烤机。他们与神舟二十号的“战友”会师后,迫不及待地拆开腌制好的鸡翅,用特制的签架固定好,送入这台机器。

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带去了一台新设备——热风烘烤机。他们与神舟二十号的“战友”会师后,迫不及待地拆开腌制好的鸡翅,用特制的签架固定好,送入这台机器。

中国航天员不吃预制菜了,他们在太空烤鸡翅!

失重状态下的生鸡翅还在摇晃丨新华网

28分钟后,当航天员们吃上那盘滋滋冒油、香气四溢的奥尔良烤翅时,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诞生了。

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首次实现了从“加热”到“烹饪”的历史性跨越,也是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在太空做菜吃

要理解这缕烤肉香气为何如此珍贵,我们得先回到那个只能“吃干粮”的年代。

从冷餐到热饭,我们走了二十年

中国人的太空餐桌,从2003年开始。杨利伟在21个小时的飞行中,吃的是包装好的即食食品和饮料。

中国航天员不吃预制菜了,他们在太空烤鸡翅!

展开全文

还应景地吃了一块月饼丨微博@我们的太空

两年后,神舟六号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:航天员能吃上热饭、喝上热饮了。再往后,鱼香肉丝、宫保鸡丁这些国人钟爱的家常菜,也被装进一个个真空袋,送上了太空。

进入空间站时代,航天员的食谱更是堪称豪华。190多种菜肴轮番上阵,甚至还有了专门的“太空厨房”,里面有食品加热器、饮水机,还有一个能存下新鲜苹果的冰箱。可以说,我们已经完美解决了“吃得饱”和“吃得好”的问题。

但这里有一个关键的区别:“加热”和“烹饪”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

加热,是一个纯物理的过程。之前所有的太空菜肴,都是在地面上完全烹饪好,然后经过特殊处理打包的。航天员在太空做的,只是最后一步“复热”,现在天宫空间站用到的热风加热装置就是干这个的。

中国航天员不吃预制菜了,他们在太空烤鸡翅!

我国航天员主要还是吃加热过的预制菜品丨新华社

而烹饪不仅有物理反应,还有化学反应。190°C的高温让食物里的蛋白质和糖发生美拉德反应,生成焦香的表皮和浓郁的风味。这是从原料到成品的转变,是真正意义上的做饭。

中国航天员不吃预制菜了,他们在太空烤鸡翅!

油滋滋香喷喷的烤肉,和纯粹的加热食物完全不一样丨soogif

这种对现做餐食的渴望,绝不只是口腹之欲那么简单

航天员要在密闭的空间站里连续驻留几个月甚至半年,日复一日面对同样的舱壁、同样的仪器、同样的袋装食品。亲手烤出一盘滋滋冒油的鸡翅,不是锦上添花,而是刚需。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话来说,这是保障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

而要触发香气四溢的美拉德反应,就需要足够高的温度和特定的加热方式,这在太空中,难如登天(虽然上太空已经算是登天了)

第一道坎:

在失重世界里,“热”不会自己跑

为什么在太空里烤食物这么难?首先,物理学定律跟我们开了个玩笑。

在地球上,你打开烤箱,加热管把下方的空气烤热,热空气密度变小,自然会轻飘飘地向上升;而上方较冷的空气密度大,会沉下来。这样一来一回,就形成了一股叫做“热对流”的空气循环,像一只无形的手,温柔地把食物的每个角落都烘烤均匀。

中国航天员不吃预制菜了,他们在太空烤鸡翅!

烤箱中的空气对流,才能高效地烤熟食物丨soogif

但在空间站的微重力环境下,没有重力,也就没有了“上”和“下”的区别,更没有“轻”和“重”的概念:被烤热的空气不会自己往上跑,它只会懒洋洋地待在加热管附近,形成一个停滞的热气团这样一来,烤箱中热量传递效率变得极低,主要只能靠热辐射这种“隔空发功”的方式,慢吞吞地加热食物

这个现象有多夸张?2019年,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曾做过一次著名的实验:烤饼干。

他们用一台特制的太空烤箱,把地面试验了无数次的巧克力曲奇面团送进去。在地面上,这种饼干只需要18分钟就能烤好;而在太空,第一块饼干烤了25分钟,拿出来一看,还是生的。宇航员不信邪,把烘烤时间一次次延长,直到第四块饼干,足足烤了120分钟,也就是两个小时,才勉强烤熟

中国航天员不吃预制菜了,他们在太空烤鸡翅!

2019年的烤饼干实验丨PA Media

所以你看,没有了热对流,想在太空均匀高效地烤熟食物,就是一个巨大的物理学难题。

第二道坎:

致命的油烟,密闭空间里的“隐形杀手”

好了,就算我们不计时间成本,慢慢烤总行了吧?不行,一个更危险的问题出现了:油烟。

烤一块只含糖和黄油的面团,最多产生一些香气。但烤鸡翅、烤牛排,在高温下,油脂会分解雾化,产生大量的油烟颗粒。在地面厨房,我们打开抽油烟机,油烟就被吸走了。可空间站是一个与世隔绝、空气百分之百内部循环的密闭生态系统。在这里,任何一缕油烟都是灾难

这些微小的油烟颗粒永远不会因为重力而沉降,它们会飘散到空间站的每一个角落,像幽灵一样无处不在。它们会堵塞生命维持系统里那些比黄金还珍贵的空气过滤网,导致整个系统瘫痪。更可怕的是,油烟中含有多种有害甚至致癌的化学物质,一旦污染了舱内空气,对航天员的健康将是巨大威胁。

所以,太空烹饪最大的挑战,从来都不是如何制造热量,而是如何百分之百地控制住烹饪产生的废气和残渣。

中国智慧:

把风扇和抽油烟机做到烤箱里

面对这两大难题,中国天宫的这台“热风烘烤机”给出了堪称天才的解决方案

首先,针对热对流消失的问题,它的名字就给出了答案:“热风”。工程师在烤箱内部加装了风扇,既然空气不会自己动,那就用风扇强制它动起来

这股被加热的空气在密闭的烤箱内形成强制循环,主动地、均匀地吹拂在食物的每一个表面。这就用工程手段,在微重力下暴力模拟出了地球上的热对流效果。正因如此,烤熟一盘鸡翅只需要28分钟,而不是两小时。

而对于致命的油烟问题,我们的工程师更是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:把抽油烟机,直接做进了烤箱里面

这台烤箱工作时,内部是一个完全密闭的循环系统。烘烤产生的油烟,根本没有机会跑到空间站里,而是会被内置的风扇吸入一套精密的净化装置。

在这里,油烟首先会经过“高温催化”,这有点像汽车的尾气净化器,能将有害的有机物分解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。随后,气体再通过多层过滤网,彻底清除掉PM2.5这样的固体颗粒。最后,只有洁净的空气才会被允许重新回到烤箱内部参与加热循环。

同时,为了防止食物和肉汁在失重环境下到处乱飘,烤箱内还有特制的签架和残渣收集装置

中国航天员不吃预制菜了,他们在太空烤鸡翅!

这台烘烤机的最终外观还挺漂亮简洁的丨中国日报网

可以说,这台机器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烤箱了,它是一个集成了强制热循环、空气净化和废物管理于一体的微型太空烹饪工作站。

我们能在太空吃到麻婆豆腐吗?

既然“烤”都实现了,那中餐的灵魂“蒸、煮、炸、炒”还远吗?答案可能有点令人失望:非常遥远,甚至比烤要难上几个数量级

就拿“炒”来说。

炒菜的精髓在于一口热锅和滚烫的油。但在失重环境下,油不会乖乖待在锅底,它会因为表面张力,“爬”满整个锅的内壁。当你把菜放进去,或者试图颠勺时,无数滚烫的油珠会瞬间炸开,变成成千上万颗悬浮在空中的“高温子弹”,对航天员和精密仪器来说都是毁灭性的。

再比如“蒸”和“煮”。

这两种方式看起来安全,只用水。可在密闭的空间站里猛地揭开蒸锅或汤锅的盖子,会发生什么?巨量的高温水蒸气会瞬间涌入舱内,这相当于引爆了一颗“水蒸气炸弹”。它会立刻让整个空间站的湿度和温度超载,让精密的空气循环系统陷入瘫痪,更可能在冰冷的电子设备表面凝结成水珠,造成大面积短路。

所以,在可以预见的未来,航天员想吃上一盘现炒的麻婆豆腐,可能还需要等待一种全封闭、全自动的智能炒菜机器人的诞生

从只能补充能量的牙膏状食物,到今天这盘滋滋作响的烤鸡翅,背后是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。这趟旅程的核心,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工程学,进入了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。

因为我们知道,无论人类的脚步迈向多远的深空,那份对新鲜出炉食物的渴望,那缕来自地球家园的烟火气,永远是支撑我们探索未知的、最温暖的力量。

中国航天员不吃预制菜了,他们在太空烤鸡翅!

图丨新华网

作者:steed

编辑:李小葵

题图来源:中国日报网

中国航天员不吃预制菜了,他们在太空烤鸡翅!

如有需要请联系sns@guokr.com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rooj.cn/37118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